水蛭网
发布采购单
蛭康生物

蓝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?

   2018-07-11 8590
核心提示:1、蓝藻的生物习性: 蓝藻的体内没有叶绿体,体内含有特殊的色素,一般呈蓝绿色,因而又称作蓝绿藻。因为没有真正的细胞核,因而
        1、蓝藻的生物习性:
       蓝藻的体内没有叶绿体,体内含有特殊的色素,一般呈蓝绿色,因而又称作蓝绿藻。因为没有真正的细胞核,因而属于原核生物又被称为“蓝细菌”,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,是最原始,最古老的藻类。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、且PH值较高的水体,喜欢高温、强光,多数的蓝藻有固氮作用,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,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。
       2、蓝藻产生的原因:
       水体的PH值过高,是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和繁殖;水体中的含氮量过高,因为蓝藻利用其固氮的作用,将水体中多余的氮合成其自身可利用的淡肥从而快速生长;当水温高达25-35℃,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藻生长的最佳环境,所以一般在夏季的7、8月份是蓝藻暴发的季节;水体长时间处于氮磷比例失调的状态,由于缺乏有利于有益藻类繁殖生长的磷肥,从而促进了蓝藻的生长;
1 (2)
       3、蓝藻的危害:
       ⑴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。常见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、螺旋藻、鱼腥藻、颤藻等,其中微囊藻的危害性最大,微囊藻在夏季高温的季节大量繁殖,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,称为“水华”,大规模的蓝藻爆发,被称为“绿潮”。绿潮引起水质恶化,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。蓝藻一旦形成优势种群,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,其他藻类很少很难繁殖生长,水体很瘦。
       ⑵蓝藻高峰时能够引起碱中毒。由于光合作用强烈,容易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有时会达到9.5以上,会使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其输氧能力,PH值过高时能直接腐蚀鳃组织,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。并且PH值的升高又进一步促进了蓝藻的繁殖,因而形成蓝藻的恶性循环。
       ⑶蓝藻的过度繁殖加强氨氮的毒性。蓝藻的恶性繁殖,使水体的PH值升高,如此时遇到水体的氨氮值也偏高,则氨氮的毒性会增强。
       ⑷蓝藻毒素会引起水生动物中毒。当蓝藻大量死亡后,发出一股难闻的睲臭味,消耗大量的氧气,同时分解产生大量的毒素,主要产毒的蓝藻是鱼腥藻、束丝藻和微囊藻。蓝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、神经毒素、胃肠接触性毒素。会引起水生动物肝脏出血、呼吸衰竭、肠炎等症状。
 
 
 
全站蛭康生物大广告
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水蛭养殖技术
推荐图文
推荐水蛭养殖技术
点击排行
水蛭网:水蛭养殖行业门户网。涉及:水蛭种苗、水蛭干品供应、水蛭价格行情、水蛭养殖技术、蚂蝗(蚂蟥)、宽体金线蛭,菲牛蛭,日本医蛭养殖基地报道等信息。
|积分换礼 |RSS订阅 |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