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选场建池。选择水源充足、排灌方便、保水力强、天旱不干、洪水不淹、环境安静的深水茭白田。
首先加固田埂,要求埂宽100厘米以上,夯打结实,以防渗漏倒塌。田内开挖涵沟,一般以【皿】字形为主,沟面积占总面积30%左右,东西走向沟宽100厘米、深60厘米以上。茭白田沟内蓄水深度保持在60厘米以上,池沟底部出水口可选用水泥管或毛竹筒预先埋好,管口用细孔网纱绑扎好,以防水蛭随水流外逃,进水口外亦用网纱绑好,防止杂物等进入。种茭白面积必须设在涵沟南边,这样夏季茭白可起到防暑降温遮光的作用,占总面积30%左右,宽100厘米,夏季水深20厘米以上。每个种茭白养水蛭田块之间留管理走道宽100厘米,高出水面30-50厘米.
其次在田埂四周距水面30厘米以上设防逃网,可选用尼龙纱窗网将其下端埋入田埂25厘米左右,然后用木条或竹片条固定。另外在出水口方的田埂上开设2-3个深25-30厘米、宽1-2米的溢水口,防止暴雨时水浸田埂冲坏四周防逃网。
二、种蛭池的建造。种蛭养殖池一般建成正方形,长宽为5—6米 *5—6米,种池四周靠近池壁设1—1.5米宽平台(忌用黄黏土),池中间水深0.5米,每个平台高出水面20-30厘米,保持湿润,表面覆盖稻草,便于水蛭栖息、产卵。

茭白田水蛭池
三、饲料管理。水蛭主要以田螺、河蚌等为食。田螺、河蚌每亩每月可投入200公斤左右(或按实际需要每周投入一次约50公斤左右),让其在田里繁殖与茭白、水中浮生物共同形成一条生物食物链。
水蛭生命力极强,养殖技术简单,管理亦粗放,一般只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即可:
1.水质保持清新,不受污染,进出水口保持有微流水。
2.投喂的食料要新鲜,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食物。
3.放养密度不能过大,种蛭每立方米水中可放30-40条。幼蛭每立方米放100-150条。
4.水温控制在15-30℃之间,夏季高温应保持水位,增大水流量。
2.投喂的食料要新鲜,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食物。
3.放养密度不能过大,种蛭每立方米水中可放30-40条。幼蛭每立方米放100-150条。
4.水温控制在15-30℃之间,夏季高温应保持水位,增大水流量。
四、病害防治
1、干枯病:因温度过高而引起,患病水蛭食欲不振,少活动或不活动,消瘦无力,可见身体干瘪,失水萎缩,全身发黑。防治方法:⑴将病蛭放入1%的食盐水中浸洗,每日两次,每次10分钟。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,增加含钙食物,提高抗病能力。⑶加大水流量,使水温降低。
2、白点病: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,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,小白斑块,运动不灵活,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、厌食。防治方法:⑴用2毫克/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,每次30分钟,每日2次。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,一般每月1-2次。
3、肠胃炎: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。患病水蛭食欲不振,懒于活动,肛门红肿。防治方法:⑴用0.4%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。⑵用0.2%土霉素拌料投喂。
五、经济效益。田中套种茭白,茭白选无雄茭、无灰茭、茭白肥大、肉质白嫩、种性好的种苗。这种栖息环境既好又可增产增收,一般每亩水面可产水蛭鲜品500公斤左右,栽茭白可收800多公斤,每亩利润2万元左右,水蛭养殖技术简单、管理粗放、繁殖快,为目前农村致富好项目。
六、加工及销售。水蛭采收一般在冬眠前进行,届时将水排干,用网捞出,清洗干净后用石灰水或开水将水蛭杀死。然后摊平晒干或烘干即可。成品以大小整齐、表面乌黑呈胶质状、有光泽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