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治疗方法
按入院顺序1∶1方式随机编入两组。粗粉碎水蛭治疗组(简称粗粉组)40例,给予水蛭粗粉胶囊,3g/d,分4次服用;超微粉碎水蛭治疗组(简称微粉组)40例,给予水蛭微粉胶囊,3g/d,分4次服用。两组患者均以用药4周为1个疗程。治疗期间,停服其他降脂药物,控制高脂饮食,每天参加体育锻炼0.5~1h
治疗结果
疗前后比较,粗粉组与微粉组的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-C)、高密度脂蛋白(HDL-C)、载脂蛋白A1(ApoAⅠ)及载脂蛋白A1/载脂蛋白B100(ApoB100)均有显著改善,P<0.01;治疗后微粉组与粗粉组比较,TC、ApoAⅠ、ApoAⅠ/ApoB100有显著差异,P<0.05或P<0.01。表明水蛭有降低血脂的作用,且水蛭微粉疗效优于水蛭粗粉
总结
水蛭一药,最早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具有破血逐瘀、攻坚散结、化浊通络之功,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水蛭粉还可使TC、 TG 、LDL-C水平显著下降,有效防治高脂血症[2]。但常规方法粉碎水蛭只能得到粗粉,由于颗粒径大,有效成分溶出度低,难以消化吸收。而细胞级微粉碎,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体作业,破壁率越高,粉体细度越细,至300目筛(300目筛孔内径为47μm)全通,综合细胞尺度破壁率可达到86.5%以上[3]。中药的药用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质、细胞核之内,完整的细胞膜、细胞壁对有效成分的释放形成阻力,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直接接触溶媒,大幅提高生物利用度,使药物起效更加迅速、完全[4]。本研究所用经倍力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后的水蛭微粉,经激光粒度仪检测,平均粒径13.09μm,50%粒径在7.94μm以下,90%粒径在33.01μm以下,比表面积达12087.33cm2/cm3,远低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规定的极细粉粒径(90±4.6)μm,达到了大多数细胞破壁水平,增加了比表面积,提高了溶出速度和程度,且不涉及分子层面变化,四气五味仍在,但颜色变浅,质地细腻,腥味降低,便于服用。本文通过临床试验肯定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实用价值,为优选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科学依据